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畲族古寨型坑 山门洞开 清风徐来

    信息发布者:潘云川
    2017-05-22 17:53:27    来源:中国缙云新闻网   转载

    作者:项小六文/图

      畲族古寨型坑

      山门洞开清风徐来


    型坑村貌


    型坑村貌


    型坑门楼牌坊

      缚茅以处 开基立业

      型坑,地处七里乡西8.5公里深山沟,2010年行政村调整后为型坑村9个自然村之一;人口330人,畲族270余人,皆蓝姓,约占全县畲族人口之67%。因村傍山涧,两山陡绝,山林茂密,日照时短,故始名“阴坑”,后避“阴”字,更名“应坑”,清光绪《缙云县志》载名“邢坑”,近年才记作“型坑”。

      据《缙云姓氏志》载,型坑蓝氏,乃清康熙末乾隆初,蓝恒金(1686-1754)、恒上(1694-1767)、恒先(1699-1773)兄弟因避乱,由福建上杭扶阳金竹坡来缙,始迁景福乡大姥山之阴名曰“西田”处,后转迁今址。

      蓝氏入迁后,缚茅以处,樵耕以活,兄弟同心,财产日增,到乾隆年间生产已初具规模,垦植面积达1000多亩,靛青、桐油成为主要经济来源。至四代蓝荷望,产业布局已不再局限于山贫地瘠水瘦的型坑而遍及富庶的西乡平原笕川一带。

      随着人口渐增,山林垦为耕地日多,生态遭破坏程度加重,山洪、塌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蓝氏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自身生存空间的道理,自觉植树造林,修复环境。清咸丰间,他们从武义购进树苗,遍栽于大姥山及村庄四周。蓝如松还邀集乡里士绅,倡议造林封山,禁止滥砍滥伐,被树为模范。

    崇文向学 培育人才

      旧时,朝廷采取民族压迫政策,畲族不但政治上遭歧视,教育上也被排斥,畲民被视为“向不读书,唯事耕作”的下人,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光绪《处州府志》有载:“畲民皆为舆台,为人役,身家未为清白,不准与考。”清嘉庆八年(1803)处州各县畲民联合呈文处州府,后报省巡抚、提学,并奏请清廷旨准,方赢得参加科考权利。不过,其时有缴学籍银制度,即由外省入迁者,无论是何族裔,其子孙赴考,须缴纳学籍银,否则仍需回外省应考。蓝氏迁缙,未曾缴费。又因闽浙路途遥远、关山险阻,故蓝氏子孙“或佃种田亩,或杠抬山舆,识字者极少”,更无人考得功名,令蓝氏抱憾百年。

      为改变族中皆白丁现状,蓝钦贵倡捐学籍银:“螽斯麟趾,渐至繁昌,为子孙功名仕宦计,于光绪九年援例入籍,共需用洋197元”。倡议既出,钦炳、钦林、钦金、百土、若青等群起响应,“所捐之银,或用公帑,或用己资,但随分而出。不足之数,蓝钦贵独助20元。”

      蓝氏还设立养贤田,以激励族人崇文向学,“如有纳粟奏名者,不论文武,则必赴省应试而后一体均分。”民国后,科举废,新学兴,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所谓的“德化、同化、进化”政策,允许畲民子女上学,蓝氏养贤田制度也随之调整:“子孙必须中等毕业,始得承分照给,高小毕业得中等之半”。其后,遂文脉渐开。

    代有菁英 誉享缙邑

      迄今,蓝氏入缙已逾270年历10余世270余众,通过考试、选拔走出型坑,拥有公职者多达三四十人。人口增长之快,为邻近各村所不及;文风之盛,人才之多,在大江南北建功立业者之众,大大出乎世人所料。其中,蓝云亭、蓝瑞林两个教育世家是当之无愧的蓝氏翘楚,而蓝云亭长孙蓝螺生,黄埔军校17期毕业后参加远征军抗击日寇,为国捐躯,魂断缅甸,更是蓝氏引以为豪的民族英雄。

      蓝云亭(1867—1923)名如槐,聪敏过人,年仅12岁即聘任竹余村塾师,18岁参加县试,25岁中榜,为型坑唯一的邑庠生。创办型坑私塾,始开缙云畲族私塾教育之先例,累计有40多名本族子弟入读私塾,既读四书五经,又接受自然科学教育,为造就畲族人才奠定基础。后相继任职于缙云右文馆、县二小学和丽水太平小学。治学之余,兼研医学,故人称“集名师名医于一身”,在缙、丽民间具有很高威望和深远影响,至今流传有“新建河阳,不及型坑蓝如槐”谚语。

      受家父影响,其子蓝台自教育始,继而从政从军,最后又以教育终,与其妻张梦华同为第二代传人。

      蓝台(1896-1953 ),名瑞瑜,字文秀。民国七年(1918)毕业于金陵大学专修科,是缙云畲族第一个大学生,曾任浙江省立蚕桑学校斋务主任兼教员、浙江省立蚕业改良场场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上尉所长、处属联立农业学校校长。民国二十年(1931)2月始任私立仙都中学校长,至1950年2月人民政府接管该校,成立缙云县立中学止。

      第三代传人为孙蓝明扬。蓝明扬,17岁考入苏州医学院,毕业留校,后任苏州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寄生虫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方面的研究和防治,成果丰硕。为纪念祖辈对缙云教育事业的贡献,激励后人发扬光大,于缙云中学70周年校庆期间,个人出资设立“蓝氏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缙中学子。

      第四代传人为曾孙蓝青。蓝青,198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并留校,199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日本完成博士后学业。现任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神经外科主任,一直从事脑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和有关人脑胶质瘤的系列研究,业务精湛,著述颇丰,为全国劳模、国内屈指可数的脑神经外科专家,业超父祖。

      蓝瑞琳(1893—1929),名传诗、文蔚,为蓝台堂兄,浙江第十一中学毕业,历任小学教员、县参事会参事、处属县立农校教务主任。其子蓝飞福、孙蓝碧天、曾孙蓝勇刚等四代9人终身从教或有长期教职经历,分别在教育管理或文艺、体育方面术有专长。

    山门洞开 清风徐来

      型坑长期处于相对闭塞的环境,十里羊肠山道是与外界的唯一维系。1986年修成简易公路,山门始开。2008年道路硬化改造后,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时代浪潮不断冲撞盘踞于型坑人脑海深处固有的思维模式、生活理念、生产方式,型坑很快融入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主旋律,开发性农业与副业逐渐成为经济主要来源。近年来,50岁以下的村民几乎全部外出,足迹遍布福建、广东、江西等多个省份。 如今,既成就了事业,又增长了见识的外出创业者,怀揣反哺家乡、回报家乡、振兴家乡的理想,与全村人一道,挖掘畲族特色文化,改善基础设施,改造村居环境,把型坑打造成了美丽富裕、宜居宜游的畲族文化特色历史名村。

    编辑:汪建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